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KM] 怎樣才是好知識?知識又該如何評量?(二)

上禮拜利用咖啡店經營的例子以了解知識在各流程及階段中要如何界定及評估,因此這禮拜以一個全面性的角度,從各角色到流程的走向來探討知識稽核的全觀。

Tiwana (2000) 認為若要進行知識稽核,則需要一個具代表性且多方面專業的團隊,不能單只選用資訊技術人員,否則會喪失很多重要且關鍵的意見與觀點,一個基本的知識稽核團隊成員表達如圖所示:

而每個角色在知識稽核的目的都有不同,以求分工配合的效果,如:

(1) 公司策略規畫人員 (Corporate Strategist):由於他們了解組織的策略如何運作,也曉得實際流程是怎麼跑的,因此他們多用於設立目標、決定理想績效水準、以及為分析工作提供大視野。

(2) 高階管理者 (Senior Management):其算是下對上與上對下的中介者,除了協調相關事宜外,他也能夠提供與公司策略相結合的長期知識管理願景,並可藉由雙邊反應之意見取得中間值以取得最佳的平衡。

(3) 財務人員 (Financier):最了解組織內部金流,其主要工作是為知識資產賦予財務價值。

(4) 人力資源經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r):主要工作是提供組織內員工資料以及技能分佈狀況。


(5) 資訊技術專家 (IT Expert):雖然在知識評估階段可能無法突顯自己的重要性,但他們還是能夠提供現有資訊基礎設施的詳細知識,並擁有建立知識管理系統的知識與技術。

(6) 行銷人員 (Marketer):主要工作是提供公司現在實際的市場狀況,以及知識資產對公司新產品或服務之銷售力的影響。

(7) 知識分析師 (Knowledge Analyst):可以是知識經理 (Knowledge Manager) 或知識長 (Chief Knowledge Officer, CKO),乃是知識稽核團隊中的中間角色,主要工作是以公正、一致、與不偏的態度整合團隊成員的貢獻,並賦予合理的市場評價。


而在建立跨部門的知識稽核團隊之後,便依據一定的知識稽核流程,開始進行知識稽核。

Tiwana(2000)提出的知識稽核流程共有七個步驟,其中「確認限制條件」是要使知識稽核的目標能更具體且確實可達成;「選擇稽核方式」則是要選擇知識稽核的工具與研究方法,以及知識稽核的涵蓋區域與著眼點,整體流程如圖所示:


舉例來說,

TFPL, Inc.的知識稽核流程為:
(1) 確認組織、事業單位、與個人的資訊需求
(2) 確認已存在的資訊並評估其價值
(3) 確認專門技術與知識資產
(4) 確認資訊缺口 (Information Gaps)
(5) 檢視目前內、外部資訊資源的使用狀況
(6) 繪製資訊流 (Information Flows) 及瓶頸 (Bottlenecks) 所在
(7) 發展組織的知識地圖 (Knowledge Map)

Teltech 在一個擁有200 名至600 名員工的地點,花費三到四個星期進行知識稽核,其知識稽核流程為:
(1) 確認組織的關鍵區域和工作
(2) 進一步評估支援該關鍵區域和工作之資訊與知識的位置、型態、及價值
(3) 進行缺口分析 (Gap Analysis) 以確認資訊/知識的弱點

參考資料:知識稽核與評量

##EasyReadMore##